特色小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息县 > 特色小吃
包信大饼
2023年01月11日 14:29:35 作者:小编 点击:

 

提起息县包信镇,除了著名的赖氏古国,就是名扬全县的大饼了。

包信为明清时期息县四大古集镇之一,商埠林立,市贸繁华。据传,包信大饼始于清朝,是当时往来商贾喜爱的大众吃食,以酥、脆、香而出名。现在有史考证的最早的传人是李长荣,民国时期,她在包信街上以制卖大饼养家糊口。解放前,李长荣把手艺传给了儿子。解放后,李长荣的儿子又重起炉灶,卖起大饼,并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本街的德奎,一个是李长荣本家的侄儿。

现在,两个徒弟均已故去,赵德奎的小儿子为哑巴,继承了父亲的手艺,现在包信集镇上卖大饼。赵德奎有一个伙伴叫许洪斌,也跟着赵德奎学会了制作包信大饼。许洪斌老了后,他的侄媳妇张敏学会了制作包信大饼,就和丈夫许守洪到息县县城摆摊售卖李长荣的本家侄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将手艺传给了现在息县城关居住的梁洪军。

包信大饼也叫烧饼,因状如盘子,比普通烧饼大许多,又源于包信镇,故而起名包信大饼。主要原料是面粉加肉馅,肉馅是五花肉,葱、姜、食盐、十三香调制而成。烤炉为瓮形,是由两张大铁锅口口相扣而成,在一侧锯开一个椭圆形的口,在上面一个锅的外底部,用石灰混合草料糊起来,内部用来贴大饼,下面烧炭,中间是上百度的高温,这就需要快手。据梁洪军介绍,他是20岁才学艺,刚开始时,不敢下手,后来学着师傅,用一条一掌宽,一米多的布带,打湿后缠右手小臂,向烤炉内贴大饼。“我的手都烤坏了。”今年36年岁的梁师傅雄开手掌,指着大拇指附近的一坨肉说,“你用针打,我都觉不着疼了。”

包信大饼的制作程序简单,但是很严格。先是调馅,然后再是和面,做坯子,擀开,抹馅,卷起来,再擀开,然后上锅。就说和面吧,水与面粉的比例适中这不说,面要发到火候,轻了,饼不酥、不脆,过了,与馅一烤,有味。发面在抹馅后卷起来时很重要,每个饼要发个2-3分钟,让馅充分与面融合,否则不香。大饼一锅烤三四个,每个1-2分钟,约有一指厚。熟了的大饼外焦里嫩,色呈金黄。出锅后,喜食辣的顾客,在饼面抹些辣椒酱,小磨油之类的,又酥又脆,香味扑鼻。吃到口中感到越嚼越香,一是因为馅调制的好,二是因为在上锅前大饼上面撒了些芝麻,三是烤制时间够长,吃起来酥脆。

梁洪军因为掌握了发面的决窍后,便在县城千佛庵东路开了一家慢头店,挂靠汉连锁店,起名首家慢头坊,每天买慢头的市民在门前排起长队。外地有几家大酒店以月薪3000元4000元的请梁洪军,梁洪军因为家里有老人没去。

许守洪张敏夫妇现在商贸城里开店铺制作售卖,严格按照制作要求,销量很好,每天卖三百多个大饼。靠卖包信大饼,许守洪张敏夫妇养活了几个孩子,还在县城买了几套房子。现在张敏在抖音上宣传她的包信大饼,经常有老家人在外地,联系张敏寄到外地,用电饼铛加热吃,一解思乡之苦。

现在信阳市、罗山县城都有包信人制作包信大饼,靠售卖大饼在当地立足下来。

 

包信大饼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94ba62e1493ad737eb3c5cc4cd587e3.png

/uploads/allimg/20220714/2-220G41I251B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