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息县 > 特色旅游
包信古赖国文化园简介
2023年01月11日 14:50:37 作者:小编 点击:

包信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流传着几十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当地人们口口相传,传唱几千年,这里曾孕育出息县八大美景之广丰浸碧。这里曾经是个文明的邦国,这个邦国里,以德治国,人们安居乐业。这里也曾经金戈铁马、风雷激荡,不断演绎着世间繁华与沧桑。还有眼前这些气势宏大、雕梁画栋的建筑,这都与这里长眠一个人物有关,他是西周初期赖子国君主叔颖公。周文王第十九子。公元前1044年,因伐纣建周功著,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九子叔颖为子爵,封地赖国,治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一带,赖子国由此诞生。开国君王叔颖公政治清明,治国有方,开创了古赖国强国富民的数百年基业;他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创建的文明国度光耀九州。

据考证,赖子国从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538年,立国506年。末代国君为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舍身赴难,大义凛然。面对强楚大军,(赖子“面缚街壁,土袒、舆亲从子”)赖子双手反绑,嘴里衔着象征权利的玉璧。他的军工袒胸露着臂,扛着棺材,赖王以这样的举动,抱着一死的决心为民众的安危请命。(感动了楚灵王),换来了赖国民众的安全。楚王命,迁赖于鄢。楚灭赖国后,为守护墓地,看护家园,而又避免受伤害留存下来的赖子国后人改姓傅和罗。迁徙出去的赖子国后人为纪念故土则以国为姓。近3000年来,赖子国的子孙后裔筚路蓝缕,历尽艰辛,漂泊至世界各地。以他们的热血和意志写下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漂泊史、坚忍史、发展史和辉煌史。赖姓在当今中国常见的汉族100大姓中居第98位,人口300多万,主要集中于我国南方省份,在广东有100多万人,在台湾赖姓人口排到第十几位, 近30万人口,是当地大姓之一。东南亚各国赖姓也居住较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不断有赖氏后人翻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辗转各地,徒步到包信寻根问祖,他们亲吻土地,泪湿长襟,长跪不起,诉说着赤子之心、游子之情。与此同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息县政府多次邀请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对古赖国勘察、研究、论证。1982年,“赖王墓”(即叔颖公之墓)被确定为息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确认古赖国故城遗址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底,经全国专家组现场发崛考察论证,结合相关资料、根据赖氏谱牒记录,确定“赖王墓”为赖国始祖墓。

在祖地乡亲们的守护下,叔颖公历经三千多年风霜雪雨,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中华姓氏仅存的两座始祖墓之一。赖氏后人深为欣喜,引以为傲,心存感激,倍加珍惜。他们于2010年成立了世界赖氏宗亲联谊总会,并倡议捐资修建叔颖公陵园,2012年3月竣工。这座庄严、凝重、恢弘、大气、祥和的陵园就是叔颖公陵园。叔颖工陵园依照周礼,按皇陵二级标准设计建设,占地20余亩,投资近两千万元,建成为中华姓氏中很为壮观的姓氏祖墓陵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海内外300多万赖氏族亲的福灵福祉之源。

为传承中华民族忠孝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和记录古赖国、赖氏家族辉煌的发家史,广泛联谊族亲,凝聚族力。共建和谐家族,和谐民族。2013年底世界赖氏宗亲会决定兴建古赖国文化园,该园地63亩,投资一个多亿。(陵园正南方正在施工建设的就是古赖国文化园)

古赖国文化园设计理念:体现周朝古赖国文化内涵,依照唐朝建筑风格设计。与叔颖公陵园相呼应、互协调。园区主体建筑有:1.世界赖氏总祠;2.文王殿及文王百子园;3.颖川楼;4.松阳楼;5.西川楼;6.玄武门;8.角楼;9.阁轩楼。主体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700年,堪称千年建筑。要建成信阳乃至河南具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园区,并争取国家AAAA级旅游观光景区。园区功能:兼容祭祀朝拜、宗亲联谊、文化研究、旅游观光和商业经营于一体的古建筑园林式文化园。

包信是赖姓光荣的源头,姓氏对故土的神圣情感堪比教徒对耶路撒冷和麦加的情感。从找到祖地以来,赖氏人回祖地谒祖的络绎不绝,从2010年起。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在封国这个日子,都有千余名从世界各地归来的赖氏后人,来这里祭祀谒祖。诠释着他们对跟亲文化理解,表达了他们对祖地的亲情、对始祖的感恩、缔显出了根亲文化吸引力。在祖根的基础上,通过古赖国文化园的建设,结合寻根谒祖的“怀旧、求证、宗族、探源”等情节,初步形成了以息县包信根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热潮。

/uploads/allimg/20220714/2-220G41I251B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