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息县 > 特色旅游
东南第一峰传说
2023年01月11日 14:45:11 作者:小编 点击:

 

千里淮河,横卧于大别山下。当它流经濮公山时,好像恋恋不愿离开,慢腾腾地转了一一个大弯儿,然后才昂首东去。

    秀丽的濮公山,气势磅礴,英姿俏丽,风雅古朴,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图画“濮山拱翠"。历代名人学士,在这里撒下跋涉的足迹, 留有华美的诗章。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诗人这样写道:

                路折循山径,忽觉飞云灭。

                俯首视淮河,一片波光洁。

    站在北峰,俯首远眺:淮河北岸,-马平川, 麦苗菜花相间,好-幅绒绒花毯;淮河南岸,山丘叠伏,碧深如黛,远山近水,秀如画卷,悬于南天。河南河北,天性迥异,好像一个大力士,一 斧下去把山区和平原俨然劈开。“东南第- -峰”就置于山水相依的画卷中间。

   “东南第一 峰”源远流长。查找光州史志方知: “山居息县南五里,虽今在光山县境,实古息之封内山也”。又“此山为光之首山,且在诸山之北,故以朔名。前明,汝宁潘守题为‘东南第-峰’。”传说是“苏东坡的墨迹”因为他曾从这里三渡淮河,留下不少诗章。

 

   “东南第-峰”,是五个朗朗工楷大字,刻于高五尺、三尺的石碑上,1958年还有人亲见。遗憾的是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碑亡字灭,可它却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西山坳里有一石碣, 人称“太阳碑”。石碣面西而立,高不过五尺,宽约三尺三,风剥雨蚀,已显憔悴。奇特的是:这块面西而立的石碣,却是濮公山每天接受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传说:北宋时王安石南巡,朝廷急语回京。他逆淮而上,途经这里,因不能久停,第二天早起让随从打着灯笼上山观赏。风悠悠,雾蒙蒙,忽然看见西山坳里有个亮点。走近看,是太阳的光线照在一块石头上。 他惊奇万状,百思不解,感叹之余,命人立碑留念,并题书“太阳碑”。

   “太阳碑”确实是一大奇观。 日从东出,却把最珍贵的第一缕阳光授于面西而立的石碣,人们看了有九疑。当我们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地貌,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宽阔的淮河穿西而过,又绕道山北,经东直下,阳光照在水面,犹如一- 面镜子,反射于山石之上,奇哉,妙哉!

    山南有一高地,丈余见方,万花环抱,悠然静卧,这就是有名的“玩花台”。“玩花台” 是供游人玩花赏景静憩的地方。这里绿树掩映,顿开一天 ,丛花艳笑,百鸟和鸣。现在虽不见古时“玩花台”壮观,但仍留有花鸟咏春的人佳景。冰玉堂(清朝息县县令邵光荫之母)的《玩花台吊古》诗句,至今仍有人背诵不忘

          江汉诸姬尽此中,玩花逸事感何穷。

          楚宫人去台空在,息宫烟锁去自封。

          堤依芰荷香细细,水临月露影融融。

          风华千古留遗迹,春到花间是处红。

东山头有一“濮山丹洞”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本没有山。有一国王得一“赶山神鞭”,想把小青山赶到海里。途经这里,丢失了赶山神鞭,小青山再不走了,成了“不动山”。濮庆老人隐居洞中炼丹制药,济世于民,治好了准河两岸千百病人,很受百姓敬仰。他银须白发,浑身雪白,百岁不婚,联目而终。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他埋于小青山的山头上。从此,山上的石头由青变贵,由黄变白,就像濮庆老人的肌肤样。所以液公山石尤为品亮、愿似害王,亦有“很山聚玉"之说。能成的石灰,柔嫩细腻,特别站精,“息石灰”几百年来远近驰名,“濮公山”便以此而得名。

    还有一说。雅庆老人独居润中炼丹制药,以济世民,忽日萨鹤东去、随之浮光满山,所以濮公山也叫“浮光山”,光山县便因此而得名。濮公已去,丹井尤在,千载相传。那岭上白云,萦绕回旋,多情的杜鹃,双双鸣唱,好像在呼唤施恩于民的濮庆老人,多少归乡游子,总要登山畅游,回首往事,犹转少年.....

    登上峰顶,环顾四周,真是: - -览众山小,淮河千里长。

 

注:此文中的濮庆老人即传说中的僕僕道人。

/uploads/allimg/20220714/2-220G41I251B5.png